第95章 能人潜质_大明最狠总兵
海里小说网 > 大明最狠总兵 > 第95章 能人潜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章 能人潜质

  紫禁城,养心殿。

  崇祯一如既往勤政,在批阅奏章。

  前段时间被揭发的周延儒,其罪行已经被查实,崇祯将其处死。

  目前,大明军中有三大力量,第一,是姜瓖管辖的三大边镇军队;第二,是在陕西的孙传庭;第三,是山海关至宁远一带的吴三桂。

  崇祯对三大力量都寄予厚望,希望孙传庭剿灭闯贼;希望姜瓖挥师出关,剿灭建奴;希望吴三桂守好边境。

  孙传庭一直催着要军饷和粮食,崇祯一直都没钱粮,幸好姜瓖缴获物资,解了燃眉之急,崇祯派人给孙传庭送去三十万两银子、粮食一大批,叮嘱其一定要剿灭李闯。

  目前,李自成在湖广、河南一带攻城略地,没有明军能抵挡,崇祯多次催促孙传庭尽快出潼关,剿灭李闯。

  这时候,王承恩匆匆而入。

  “陛下,锦衣卫骆指挥使求见!”

  崇祯点点头。

  骆养性进入养心殿。

  “陛下,有锦衣卫听到民间传言,说姜瓖拥兵自重,对朝廷不忠,随时有可能造反。”

  听到这些话,崇祯呆在当场。

  呆了一会后,崇祯再站起,来回踱步,心中矛盾。

  他对任何一个臣子都不是绝对现任,不仅是姜瓖,对孙传庭、吴三桂同样信任度不高,许多总兵骄横跋扈,崇祯拿他们没办法。

  左良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崇祯恨不得立即宰了左良玉,可惜做不到。

  要是姜瓖、孙传庭、吴三桂拥兵自重,那就更无可奈何。

  崇祯思前想后,想了许久,还是等姜瓖把三个镇卫所军田都收回来后,再决定处理办法。

  孙传庭、姜瓖都有很大权力,崇祯都担忧其不听朝廷调遣,甚至造反,不过,他又不得不依赖两人。

  他盼望着孙传庭能先剿灭贼寇,跟姜瓖相互制衡,然后两人分别领兵挥师北上,直捣建奴老巢。

  要是孙传庭失败,掌握军权的实力派由姜瓖一家独大,那可就危险了。

  今年来,崇祯反思以往得失,对即位之初就迫不及待铲除魏忠贤有些后悔,魏忠贤的确可恶,但许多文官同样可恶。

  随后,崇祯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叫来,命他派人秘密前往姜瓖防区,密切留意那边情况。

  ————————

  六月下旬这天,有特殊的人来了,那就是姜瓖的兄弟。

  兄长姜让、弟弟姜瑄,都一同来到大同。

  “大哥、三弟!”

  姜瓖根据这副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向两人问好,心中却没那种亲切感。

  姜让和姜瑄,却对姜瓖有亲切感,本身就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兄弟见面,格外高兴。

  姜让三十五岁,身材高瘦;姜瑄二十五岁,身材中等。

  姜让道:“想不到二弟做得如此之好,为我们姜家争光!”

  姜瑄道:“有兄弟的加入,姜家的威名必定更响亮。”

  兄弟三人坐下来,各自说着离开后情况。

  姜让从榆林总兵调派来大同镇就任,朝廷规定,只允许带亲兵前来,姜瑄亦是如此,兄弟俩各带了千余私兵前来。

  姜让手底下没多少兵,这问题不大,只要有钱粮,便可招兵买马,姜瓖调拨三千余人给兄长,搭建好朔州军的架构,协助兄弟掌握新式练兵方式、战法、战术。

  根据这副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姜让和姜瑄,算不上能力突出,只能算是合格军人,毕竟是亲兄弟,只要不是庸将,起码能对姜瑄有所帮助。

  ————————

  翌日上午,部下来报,宋应星来了。

  姜瓖在书房接见。

  “下官参见提督大人!”

  宋应星恭敬行礼,他并非空手来见,而是带着一个包袱。

  宋应星五十余岁,中等身材,显得有些清瘦,双目却炯炯有神。

  在原本历史上,他是在1666年去世,达到八十岁寿命,在这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余岁的古代,算得上非常长寿。

  “先生前来,本将军不胜欢迎!”

  姜瓖客气回礼。

  宋应星道:“敢问提督大人,朝廷调派下官前来大同,说是专门研究技艺,不知是否如此?”

  他本就厌倦官场,唯独酷爱科学技术,要不然还不愿意重新出山。

  姜瓖道:“正是,听闻宋大人喜爱研究技艺,造诣颇高,著有《天工开物》,是我表奏陛下,向陛下把大人要来,还需仰仗大人研究火器,让大人把最擅长之处发挥出来。”

  原来是姜瓖要他。

  他本身就对姜瓖有好感,得知姜瓖对他如此器重,宋应星兴奋起来。

  “下官定当全力以赴!此次赴任,把《天工开物》带来了,希望对大人有用。”

  随即,宋应星从包袱里取出三本书。

  姜瓖接过,正是《天工开物》,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一本。

  此书分为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能对许多行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当然,这些技术并非宋应星发明,他是把各类技术收录起来,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

  此书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在现代有专门印刷出来。

  “先生所著此书非常有用,给工部官员最合适不过。”

  宋应星叹息道:“可惜啊!当官的都想着捞钱,朝廷没人重视!”

  姜瓖道:“本将军对各种技艺很重视,像先生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先生所著各种技术,我会着重推广。”

  随后,姜瓖带着宋应星,来到火器作坊。

  来到大门口,这里有全副武装的大同军把守,上方牌匾已经换了,换成“大同兵工厂”。

  在这时代,并未有工厂一词,一律称为作坊,姜瓖将火器作坊改名为兵工厂。

  自此以后,在汉语词汇量当中,有了“工厂”一词,大型的作坊称为工厂。

  兵工厂内,热火朝天,工匠们全力生产着。

  姜瓖带着宋应星,来到火药生产车间。

  这里的火药生产技术,在《天工开物》中就有收录。

  这个车间不仅生产火药,还制作震天雷。

  对于震天雷技术,宋应星本身也懂。

  他拿起一颗震天雷,道:“阿巴泰,就是被震天雷炸死!”

  姜瓖道:“没错,我请先生来,就是希望先生钻研震天雷技术,在保持爆炸杀伤力前提下,尽可能让震天雷更小、更轻。”

  要是能单兵使用震天雷,姜瓖想想就觉得爽。不过,技术进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客观环境,再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潜心钻研。

  宋应星道:“提督大人,下官所学庞杂,并未偏向擅长兵器、火药,愿意全力一试,但不敢保证能成功。”

  只要他肯全力以赴,姜瓖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成果。

  宋应星又再道:“提督大人,下官并未收录自生火铳,尚不懂制作之法。下官有个不情之请,可否让下官去瞧瞧自生火铳如何制作?”

  这是建奴、李闯所没有掌握的技术,保密性十分重要,他提出这个要求,的确是不情之请,就算被拒绝,也是在情理之中。

  只是,喜好各种技术的宋应星,好奇心实在太强了。

  对于宋应星这个人,姜瓖信得过,点头同意了。

  宋应星大喜,是姜瓖信任他才会答应,对姜瓖好感加深了一层。

  来到自生火铳生产区,这里分为多个流水线,每个流水线制造一个零部件,最后是组装区。

  宋应星对于每个流水线都仔细查看,每个工匠皆是动作娴熟,在确保质量前提下,还能确保生产速度。

  每个工匠积极性都非常强,没有愁眉苦脸,而是满怀热情。

  最后来到组装区,多名工匠正在组装自生火铳。

  在某个角落,放着制作好的成品。

  宋应星拿起一把燧发枪,仔细了解,爱不释手。

  “自生火铳真是好,比鸟铳、三眼铳好多了!怪不得平谷一战,能让清贼损失惨重!”

  《军器图说》问世后,宋应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要看看这本书中所载自生火铳的制作之法,今天,他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

  他又再问道:“大人,不知工匠薪俸如何?”

  “薪俸并非固定,而是计件结算!”

  “计件!”

  宋应星首次听过这词。

  姜瓖道:“比如自生火铳流水线,每个工匠,是按照生产的合格零件数量来结算薪俸,如若出现不合格零件,不仅那个零件不计算薪俸,还要再倒扣一个零件的工钱。还有专门的‘质检部’,质检员要检查每个零部件质量,若有不合格的通过,质检员要负责。”

  他又说,那些速度快的工匠,最多的薪俸能拿三两银子,速度慢的只有一两而已。

  宋应星惊讶了,首次听过计件这种方式,怪不得工匠们速度那么快,越快薪俸就越高,而薪俸倒扣制度,又约束着工匠必须保证质量。

  这种方式太妙了!

  参观完毕后,姜瓖再次来到火药车间,给宋应星安排好工作场地。

  宋应星表示,关键在于要让火药威力更大,才能保证杀伤力的同时,减少火药量,减轻重量,需要花许多时间研究,他会全力以赴去研究。

  随后,姜瓖把周天淮叫到一个小房间。

  姜瓖给出一张纸,上面写着来复枪的枪械原理。

  在历史上,来复枪在16世纪就被发明出来,直至美國南北战争时期,才开始广泛应用。

  相比起燧发枪,来复枪射程远很多,能射出五百米以上,但装弹十分耗时,要是研制出来,可培养专门的狙击手使用。

  姜瓖有组建狙击手的打算,虽然不能广泛装备给火铳兵,但可用来专门射杀关键人物,作用不可小视。

  看着纸张上所写内容,周天准先是吃惊,随后是兴奋。

  “妙啊!真是太妙啊!”

  他的兴奋,无与伦比!

  姜瓖道:“周师傅,能否把这种火铳制作出来?”

  周天准道:“禀将军,我有信心能制作出来,但需要时间,恐怕一年内无法办到。”

  姜瓖抱拳道:“有劳周师傅全力研究!”

  科学研究需要时间,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哪怕没有来复枪,姜瓖也有信心最终成为天下主宰,要是有来复枪,那是锦上添花。

  ————————

  六月下旬这天,午后,张煌言抵达大同。

  姜瓖得知后,立即接见。

  “卑职参加姜提督!”

  张煌言恭敬行礼。

  姜瓖对这个历史上抗清名人非常看重,仔细打量起来。

  张煌言年纪二十出头,身材中等,面如冠玉,神采飞扬。

  不过,看重归看重,在这个时期,张煌言虽中举,却还没多大名气,只是有某些潜质而已,不能按照名人、能人来对待。

  “或许你会觉得意外,为何朝廷要调派你来此?是本将军向陛下要你。听说你十六岁参加县试,参与骑射考察,连射三箭皆中,你不仅学文,还习武,喜好钻研、谈论用兵之道!”

  姜瓖居然对自己如此了解,张煌言惊讶了!

  张煌言文武双修,是有智慧之人,他能想到其中关键,姜瓖能了解他,并且向皇帝把他要来,只有器重他才会这么做,或许是发现了他从武的潜质。

  他本身就喜欢从武,希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能够被姜瓖注意、发现,他求之不得,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张煌言恭敬作揖,感激道:“相较于从文,卑职更喜欢从武,希望征战沙场,谢总督大人给卑职机会。”

  如若日后能做上将军,那姜瓖便是对他有知遇之恩。

  姜瓖从座位上站起,走到张煌言跟前,显出一副和蔼的面孔,道:“举人从武,比起单纯的武人更有优势!我希望你能建功立业,不知你所学如何?”

  接下来,张煌言大谈用兵之道,不仅能把许多兵书内容背诵出来,但并不是只纸上谈兵,还能举一反三,能具体讲述要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姜瓖对张煌言很有兴趣,要对他多多考据。

  他问道:“如若你是项羽,在巨鹿之战取胜后,会如何做?可有办法抢在刘邦之前灭秦?”

  他倒要看看,要是张煌言坐在项羽位置上,要如何灭秦。

  对于姜瓖的问题,张煌言不慌不忙,徐徐道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ailiang9.cc。海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ailiang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