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有火热青春!:)_仙路烟尘
海里小说网 > 仙路烟尘 > 我也曾有火热青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我也曾有火热青春!:)

  [燃^文^书库].[774][buy].[com]按:今天是我例行科研汇报,因而不能正常更新。近来闲暇之余,翻检旧文,忽然发现这篇乐团团史。说起来,我写作《仙路烟尘》放入书架之前,唯一大型的文字就应该是这篇科大民乐团团史。在本篇成文之后一个月零三天,我开始正式尝试创作长篇《仙路烟尘》放入书架。能到这儿来看我小作的,虽然都未曾谋面,但这么多时日过来,也大概算是朋友,那这段写手曾经的经历,也发来给您看看,即使文风幼稚、语调轻狂,说的事儿也可能不值一提,但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以随便看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发这篇在外卷中,丝毫不影响符合我个人实情的更新;就如以前那些外卷诗词一样,如果您不喜欢,那就请完全无视——这个不会影响本书一贯的更新规律。谢谢理解!:)

  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团史

  2001年~2004年卷

  谨以本文,献给所有曾为科大民乐团事业所奋斗过的人们。

  前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自正式建团以来,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近两年的历程。作为科大民乐团的首任团长,乐团的主要创建者和参与者,于我而言似乎有责任留下一些文字,让后来者了解到科大民乐团这些年来所走过的风风雨雨,也是给所有曾经与我并肩奋斗、一同为民乐团梦想所打拼的朋友一个交代。于是,便有了这部《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团史》放入书架(2001-2004卷)。

  这部团史纪录了民乐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历程。确切的说,这本团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科大民族乐团创业史。

  本书主干部分共分上中下三编,分别是:“史前篇”、“崛起篇”、“华章篇”。此外,也有“前言”和“后记”。

  期待读者能够从本书之中,获得中国科大民族乐团历史沿革的明确信息,并对乐团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科大民乐团的全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本书若无特别说明,带有“乐团”字样的称谓,均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

  上编史前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德经》放入书架•;老子

  第一章起点

  希望是实现的开始。

  ——[黎巴嫩]纪伯伦

  在开始构想团史架构时,我首先便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该选择何时作为我们开始回顾的。对于中国科大民族乐团而言,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回答。

  在参考文献[1]的“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简况”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文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正式启动于2003年3月,发展至今已拥有正式团员近三十人,是目前校内最大的校级专业演出团体,也是目前唯一具有排演管弦乐合奏能力的乐团。”

  这么说来,科大民乐团就是诞生在2003年的阳春三月吗?正如我们开始所提到的那样,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标准答案。

  如果要追溯科大学生民族乐团最上游的源头,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在2001年10月14日10点06分。可以说,不管在这之后科大民乐团的光荣与梦想经历过多少曲折、挫折甚至夭折的痛苦,这一刻,为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肇始注入最本源的动量。

  在这一时分,一位帐号叫作的网友在科大瀚海星云bbs古典音乐板上发表了这么一篇文章,标题为:《喜欢民族音乐的看过来》放入书架,原文如下[2]:

  “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乐队,我们学校一个也没有。

  很想组织一个民乐队,不知道有没有感兴趣的人,

  先在这初步统计一下。

  请m或者r.”

  细心的朋友也许可以从帐号的格式和寄信的方式(m)看出,此时瀚海星云还是处在它的pbbs时代。作为pbbs向火鸟bbs转变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现在没有哪一篇pbbs文章值得我如此关注和怀念。现在已经不知道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年头的十月十四日那天,到底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霏霏,但我现在能肯定的是,这篇文章为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光辉历程映上第一缕明亮的阳光。

  尽管宋志伟()先生后来并没有参与科大民乐团的正式筹建创立工作,但我还是建议所有关心科大民乐团发展的朋友记住这个名字。他是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先驱。

  因为已经与成为好友,我知道现在瀚海星云上仍然奄有其人,只是帐号已经更替为:song。

  因为后来所发起的这个民乐团成立运动,并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与现在的科大民乐团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我将这个时期归结为——“史前”。

  第二章蓄势

  伴随着友情、创造和责任的痛苦,是令人欢愉的痛苦。

  ——[黎巴嫩]纪伯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离骚》放入书架•;屈原

  这个帖子发布之后,马上得到不少科大民乐爱好者的响应。前后大概有十五位民乐爱好者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成立科大民乐队的支持。很快10月26日晚上7点钟,在科大东区二教的502室,召开了第一次聚会。记得那晚下着雨,有八位同学最后到达会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便有江辰(),现在已经是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中坚,并为现任副团长。那晚由于临时有事,笔者并未参加。

  这次会议的纪录见参考文献[3]。对照科大民乐团筹建与正式成立所走过的历程,熟悉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创业史的人会非常惊奇的发现,这个会议讨论的结果绝大多数都与民乐团创立者(指当前正式民乐团的创建者,区别于这个时期的等人)的思路不谋而合,而有些思路比如聘请高水平的排练指导老师直到2004年上半年才完全实现。笔者作为科大学生民乐团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承担了民乐团创建的协调组织与外联沟通工作,现在想来主要思路与主持的这次会议完全吻合,虽然自己并不记得曾仔细参研过这个会议纪录或明显感觉自己受其影响,但也许是耳濡目染润物无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接受了这些思想;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科大创立一个社团,本来就应该那么做。。

  这次会议另一个参与者朱凯(kevin_chu),在民乐团的“史前”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后来随我一起参加了这个时期的一些晚会的演出。

  八位好汉就在这样的风雨之夜、莽莽撞撞地聚义于科大2502,竖起创办科大民乐团的大旗!

  第二次会议在同年的11月10号晚召开,地点在文化气息浓厚的科大东区艺术中心前。记得那晚艺术中心前灯光并不是非常明亮,昏黄的灯光柔柔的照在艺术中心的白墙上,黯黯的树影笼罩在艺术中心前的那一排长凳上。六位志同道合的民乐爱好者聚集在这里一起为科大民乐队的成立出谋划策。

  那晚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结识龚芳菲()。简洁明快的话语、切中肯綮的见解,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龚芳菲与朱凯一道成为“史前”时期以民乐团名义加入一些晚会演出的重要骨干。这次会议的结果由我在bbs上发布出来,表明我自那次会议之后已经成为创建科大民乐团的重要成员。

  此后宋志伟继续组织创立民乐团的工作,而我渐渐成为民乐演出的一个组织者。在11月23日晚,龚芳菲、朱凯、郑伟三位同学参加了由学生会和音协联合举办的“金秋音乐会”[4],首次以民乐队的名义参加,可以说是民乐团前身在科大的第一次登台亮相。三人演出的曲目是:

  龚芳菲,笛子独奏『姑苏行』

  朱凯,箫独奏『葬花吟』

  郑伟,箫独奏『春山夜雨』

  此时我已经成为科大成立民乐队的一个主要推动者,代表民乐爱好者们发布乐团创立动态,并组织了第三次聚会[5]。聚会时间为2001年12月1号下午,地点在科大西区生物楼前的草坪上。那天天气不算太好,多云,没有阳光,有点冷。在这次聚会上,江辰为大家吹奏了还不太熟练的笛子曲《春到湘江》放入书架。那时他这首曲子吹得没有我熟练,现在吹得应该比我好,可以看出江辰是个很勤勉的人。

  民乐队的第四次会议在2001年12月15日下午2:30召开,地点在西区三教一楼的某个小教室中。记得那次只有宋志伟、龚芳菲和我三个人出席,虽然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有事未能前来(比如江辰和朱凯),但在我的记忆中,经过最初两个月汰沥,已经大概可以确定真正专注于民乐队创立的人员了。

  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我们第一次感到了创业的艰难——虽然后来相较于其他困难才知道这个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

  当时为了争取学校的支持,我们还通过e-mail与程艺副校长联系,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宋志伟、朱凯和我于东区的桂花园,与刚接受完电视台采访的程校长面对面的交谈,面呈有关创立科大民乐团的想法。那一次,我们获得程校长原则上的支持。

  在这个时期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致力于创建民族乐团的科大民乐爱好者,已经在各种场合使用民乐队的名义进行演出了,比较有印象的有:我和顾宁合作在理学院的迎新晚会上表演笛子二胡协奏《敖包相会》放入书架,我表演大葫芦丝独奏《瑶族舞曲》放入书架,地点:东区桂花园郭沫若像前广场;龚芳菲在音协的爱心音乐会上表演巴乌独奏《竹楼情歌》放入书架,地点:水上厅;等等。顾宁是位温婉可爱、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在民乐团的那些日子里,我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那把笛子和大葫芦丝,就是拜她所赐。

  在这些演出场合中,机缘凑之下我与后来科大学生民乐团副团长刘桂琳觌面相逢。科大民乐团的两位首任团长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为共同的理想而打拼。用一句时下流行的玄幻笔法来说,似乎应该是:“自这两人相遇时起,历史的巨轮就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开始转动了”;若加上中国传统的神幻笔法,应该还得添上对那个场景中天气的描写,大概就是类似于“天雨粟,鬼夜哭”。:)

  第三章曙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宋志伟同志倡导的科大民乐队创立运动,是科大民乐发展史上的第一缕曙光。通过几次会议,初步形成了创立民乐团的核心阵容,确立了创立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一些可能的创业活动。

  这一时期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成果便是创立民乐队的核心骨干,已经开始以民乐队的名义参加各类演出。所有这些以民乐队名义参与的演出,虽然基本上只是零零散散的以个人独奏为主,但已经让科大的部分同学知道有一群致力于建立科大民乐团的人存在,“科大民乐队”已经作为一个专有术语存在于科大校园中。有识之士会认识到,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民乐队将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团体正式登上科大社团的历史舞台!

  虽然囿于历史条件限制,这个史前时代充斥着盲目的乐观和冲动,以及社团创建理论知识的相对匮乏,但不可否认,它是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创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科大民乐团这个“史前”时代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在这个时期凝聚起一批真正致力于创办科大民乐团的民乐爱好者。他们是科大民乐发展史真正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现在再回想起那个时期的种种往事,越发觉得这个“史前”时代,的的确确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编崛起篇

  柔和苍白的曙光期待着登台的时刻,仿佛整夜都在那遥远的天际里徘徊……

  第一章蛰伏

  adicleap,

  ;

  rain.

  ——《heild》放入书架

  成功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很快到来。在2002年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里,民乐团创立工作的脚步停滞不前。预想中的官方援助并没有到来,得不到有力支持的年轻人们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困境。而此时民乐队的倡导者和灵魂人物宋志伟因为确有事务缠身,已经在事实上退出了民乐团的创立工作。而另一骨干人物朱凯同志,由于毕业的缘故又将离去。科大民乐团的创建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众所周知,成立民族乐队这样的专业社团,且不说合法手续的办理如何如何,就拿乐团必须的乐器设备来说,如果得不到校方的经济支持,想要成立民乐团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即使冒冒失失的拉起民乐团的大旗,如果没有经费来源和设备支持,要维护和发展民乐团,那是一个ission。现在想来,当时我和几位同仁辗转于各个晚会之间打出民乐队的旗号,颇有点“无知者无畏”的味道。

  既便在2002年上半年致力于创建科大民乐团的人们还有什么零星的活动,那也于大局无补。大伙儿变得有些焦躁,而更多的则是迷茫。这个时期刘桂琳的一则题为“同志们,还要干等吗?”的帖子,可以部分折射出那时我们面临的困境和所处的心态[6]。

  这则帖子发表于2002年3月31日,在这则帖子开头的第一句刘桂琳同志使用了一个适于表达强烈感情的反问修辞:“假如民乐队的事已被不幸搁置,我们就这样一直干等下去吗?”。很不幸的是,事实上民乐队的事真的已经被搁置了。有时候,这种在学校看来实用性较强投入较大而暂时又看不到眼前有何需求的社团,除非迫在眉睫,一般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学校领导,可能暂时会权衡轻重将其放在一边——在编程理论里这叫作“事件驱动型”。对于民乐团而言,不幸的是它恰好属于这种类型;而更不幸的是,暂时人们还看不到有什么事件能够构成驱动。

  局面,似乎已经颇有几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味道了。

  眼见学校支持暂时无望,刘桂琳在这则帖子里提出能不能先成立一个“民间民乐队”,“等学校看咱们干得红红火火,自然就会动心”;即使退一步讲得不到学校的支持,我们这些热爱民乐的年轻人也可以自己一步步的干起来。整篇帖子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为困境中的人们建议了一条看似也颇为可行的出路,主要的思路便是自谋出路,“竖起招兵旗”,就不怕没有“吃粮人”。

  可是,很多事情真正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仅仅要考虑经费、设施等硬件条件,还要算计上人性这个软性条件。不可否认,刘桂琳是我所有认识的民乐爱好者中,对民乐热爱得最深沉也是最有才华的朋友之一。但事实上热情这东西同政客们的那些天花乱坠的承诺一样,是我们最不能作为根本倚靠的东西,尤其是在要将其作为最终唯一倚靠的时候。且不提硬件条件,仅仅没有正式名份、“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一项,便决定很难靠一时的热情维系一个团体长久的生存,遑论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了——尤其在中科大这个学业繁重的大环境下,更不能保证所有的成员长期保有一颗热情洋溢的心。而我们在那个“史前时代”,其实就是靠着一腔热血在维系着民乐团的梦想,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当事人,在参加活动时颇有游兵散勇的感觉,底气并不那么足。而且,真正凝聚在一起的,只有那么几个铁杆人物,不少人都在事实上先后退出了。而这个主要靠热情维持的时期,也很不幸的被笔者归为“史前”时代……

  难道,科大民乐团的旗帜,就只能永远的飘扬在梦想之中吗?

  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第二章转折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子兵法•;军形第四》放入书架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

  不再记得2002年的那个秋天是不是真的秋风萧瑟,不过在那批致力于创立科大民乐团的年轻人眼里,确实是“换了人间”!

  转折出现的起因还是bbs上的一则帖子。也许,自科大民乐团这个梦想诞生之日起,它就注定与bbs有着纠缠不休的宿命。

  如果说史前篇中宋志伟同学那篇帖子播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这个帖子则让这颗种子冲破重重坚冰,艰难的破土而出,开始生根发芽,向华荫如盖的葳蕤之梦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

  这则帖子由笔者于2002年09月11日发表于“校长信箱”板,题为:“【建议】成立科大学生民族乐团”[7]。为什么发表于校长信箱板呢?那是因为我同时担任bbs站长、研究生会干部、后勤监督委员会干部的缘故,常与学校一些领导老师打交道,与校长信箱板的版主吴老师也比较熟,知道校长室对于校长信箱板十分重视,有专人搜集学生或教工所提意见,汇总成册,然后分发至意见所涉部门,至月底时将统计这些问题的解决率,其结果与该部门的表现评定直接挂钩,因此这个版面是一个真正能“上达天听”的渠道。

  在这则帖子里我尽量用平和的措辞表达着在科大成立民乐团的强烈愿望,虽然语气还算平和,但显然字里行间时常流露出失望与愤懑——请原谅其实我并不是这么没有修养,只是一干兄弟长达半年无望的等待已经消磨了我最后一丝控制力。

  版主吴老师果然十分尽责,很快就进行了回复:“这个建议很好啊,有没有向学校团委提过,最好能有个归口管理部门,一方面根据有关方面要求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各方面关系进行协调。”这是中肯之言,也是在科大成立社团的正道。只是我们之前虽然知道可是不得其门而入。我在他回复之后可能是受到他私下的指点,去找了分管此事的团委副书记李国阳老师,并经他介绍与新来分管文艺这一块的方园老师见了面。李老师和方老师态度都非常热情,事情总算有了些进展。。

  更大的进展来自于学校分管社团工作的最高领导——团委书记董雨老师。显然,董雨书记读懂了我的话外之音,在两天后回复了一篇措辞也很直率的帖子[8]。也许确实因为我们之前沟通不足而产生了一些误解,在这篇帖子里董老师大略的意思就是其实学校也早就在做这事情,而且早就跟我们联系了,只是因为我们忙没去找他们……

  霎时间恰便似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彩,又如六伏天“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一桶雪水来”,一切一切的苦难到头了,漂泊的小船靠岸了,苦难的行军结束了!不管怎样,学校总算给了我们一个正式并且肯定的说法。虽然董老师的回复语气也比较愤懑,可是这又有什么呢?即使他在这篇帖子里骂我两句,我也是甘之如饴、欣然承受了!

  当然,学校作出支持的决定,从根本上而言是由当时多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综合促成,但这则帖子还是起到了一个“触媒”的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意义。

  自此,民乐团在经历了半年多苦闷与无奈的蛰伏之后,终于走上了坦途!

  第三章发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在2002年的九月中旬,由于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所有乐团创立者的坚持不懈,成立中国科大学生民族院团的时机已经成熟。乐团创立者们及时地把握住这个机遇,科大民乐团的建立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筹建工作全面启动。民乐团的创建者们一如既往的分工协作,让民乐团筹建这部机器隆隆的高速运转起来。

  由于这一时期诸多事件次第进行,无法一一详述,以下便将用编月体的方式叙述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筹建过程:

  2002年9月14日,由管平潮代表民乐团创建团队的同仁们起草并向团委递交了《关于申请筹建中国科大民族乐团的报告》放入书架;

  同年9月18日下午,在科大学生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例会上,审议并通过了民族乐团的成立申请材料,同意民族乐团开始筹备;此后,致力于创建民乐团的刘桂琳、龚芳菲、江辰、管平潮等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筹备工作,包括建立民乐团的规章制度、调查乐器价格等等;

  9月19日,由管平潮负责起草并在“科大社团”板面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民乐团章程(初稿)》放入书架;

  10月10日,某位不知名的用户sky在bbs的板务讨论板上申请成立“民乐清音”板,并迅速得到indance的批准与通过,民乐板正式成立。三天后,板名改为“民乐清音『民乐团』”,成为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重要舆论阵地。据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披露,这位藉藉无名的sky,很可能就是indance另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帐号。至于事实真相的本来面目,因时代久远,已渐渐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渐成一段悬案……

  10月11日,龚芳菲在“布告栏”发布“欢迎加入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筹备)”的招新广告,民乐团正式启动团员招收工作;

  10月13日,由社团管委会副主任吕冰涛(crys)同志宣布正式成立“学生民族乐团筹委会”[9]。筹委会主任:管平潮;委员:龚芳菲、刘桂琳、江辰、郑伟、黄莉莉。这是赋予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合法身份的第一份正式文件。

  12分钟后,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筹备委员会发布了它的第一份文告:“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筹备计划书(草案)”[10]。这是一份比较详尽的文件,明确了民乐团的宗旨:“弘扬国乐精华,光大民族文化”,同时规定了民乐团的活动定位、组织架构等内容。

  “学生民族乐团筹委会”一直卓有成效的运作到翌年三月乐团正式成立为止。

  10月15日,一位署名“鱼头”的同志对民乐团的创建提出了一个“建议”,阐明了建立“任务计划表”的方法和重要性。至此,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绝对骨干、首任副团长余诗华(kuaihuoyu)首次从幕后走入人们的视线,并自此活跃在乐团创建和民乐团版面灌水的第一线。此人乃前复旦大学民乐团成员、同济大学金音笛社的社员,笛艺精湛,经验丰富,是科大民乐团成立的一大助力。

  11月7日,金牌琵琶手jiaming加盟民乐团。此子曾在中德音乐交流会上以一曲《阳春白雪》放入书架征服过中外来宾。有趣的是,他经常以“家铭”的名号行走江湖,倒让许多与之亲近之人也误认为这就是他的真名——甚至连敬爱的方园老师也曾经存在过这种误解。其实,某次我看到他身份证名字一栏中印着:“张柱”。

  11月14日,筹建中的民乐团首次亮相于舞台,在一台名为“金秋的喜悦”的晚会上,陈皞同学成功演绎一曲古筝独奏《春到拉萨》放入书架,艺术效果较为震撼,让在场的观众深切感受到:“金秋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其时,有教育部高官与多所友校的高层领导在座。

  平心而论,这是民乐团一次成功的亮相,节目效果很棒,是晚会几个亮点之一,相信民乐团已经赢得了学校领导骄傲而高洁的心。这一次晚会对于民乐团而言,意义非常重要,也许时日已久部分同志已经忘却,可是我相信当年为民乐团成立而打拼的老伙计应该还记得,如果没有这个晚会,民乐团的成立可能还要迁延一段时日才能成功。因为,这次晚会,就是本编第一章“蛰伏”中,第4段末尾所分析到的那种举足轻重的“事件”!

  另外,对于笔者而言,这一天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这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自记事以来第一个按日常生活状态度过的生日。不过,这晚民乐团的成功亮相是给我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11月16日,刘桂琳同志与其友高洋同学(后来也加入乐团),一起去拜访了安徽省歌舞团民族管弦乐团副团长陈惠龙先生。陈先生后来给民乐团的发展提了不少建议,并推荐了现在的乐团排练指导徐宏老师;

  12月6日晚,刘桂琳、刘艺、管平潮三位团员参加了乐团成员高洋参与组织的雅韵民族音乐会的演出,在科大新西活二楼大礼堂演奏多首民族乐曲:刘桂琳表演了笛子独奏『姑苏行』『梅花三弄』『春到湘江』,刘艺表演了二胡独奏『洪湖人民的心愿』,管平潮用葫芦丝演绎了『瑶族舞曲』『灰姑娘』。同台演出的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歌舞团副团长、著名笛子演奏家陈惠龙先生。通过组织、参与这台高水平的民乐晚会,锻炼了民乐团部分成员的实际表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12月13日,龚芳菲和俞诗华代表民乐团在音协的新年音乐会上分别表演了巴乌独奏《竹楼情歌》放入书架和箫独奏《葬花吟》放入书架,另一位乐团成员何慧芬演奏了古筝曲《渔舟唱晚》放入书架。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叫作金曦的同学表演了琵琶独奏《阳春白雪》放入书架。此女姿容秀美,雅丽非常,一手琵琶更弹得是惊风落雨、嘎金断玉。此时她还属于音协,组织关系上还未完全隶属于民乐团。但神秘而永恒的宿命注定她将来要与民乐团结下不解之缘。历史事实是,她担任了科大民乐团的第二任(也是现任)副团长。

  12月15日,有位帐号为atu呢称叫“阿土”的网友在“我说科大”板上发文,愤怒的质疑并谴责龚芳菲那个节目的假吹,依据是她鼓着腮帮子表演,当然,他没能说出巴乌这件乐器是啥。这个真的文如其名的帖子无疑遭到民乐团各成员的一致反驳。

  由此可见,在中国科大普及民乐知识迫在眉睫、而且任重道远,民乐团的成立也是势在必行、顺时应势。在科大探索、普及民乐知识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月15日,乐团后来的骨干二胡手张顺(乐团第二任副团长)、扬琴演奏员王兢加入民乐团,乐团演出实力大增;

  12月17日,在安徽电视台“家人”栏目现场,科大民乐团有幸获得了当代二胡大师闵惠芬女士的题词:“水涨船高,共同进步”。出席栏目现场的民乐团成员有:刘桂琳、潘洋(民乐团著名的二胡手)、高洋,以及笔者。详情请参看参考文献[11]。得到中国当代民乐大师的鼓励与支持,无疑大大振奋了民乐团的士气!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不知不觉已经写到了2002年的尽头,我们的编月体式叙述也将告一段落。随着kuaihuoyu在2003年1月1日00点03分的一声“新年快乐!!”,民乐团也告别了命途多舛五味杂糅的2002年,踏入民乐团获得大发展的2003年。

  在200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民乐团一直在走着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困境中的人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等待着一切适宜的时机相时而动;皇天不负有心人,勤耕不辍的人们终于告别了长久的困苦与低徊,在金色的九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由于获得了学校的正式承认与支持,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赢得了历史性的转折和井喷式的发展,吸引了更多青年才俊的加盟,民乐团获得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民乐团的发展从此也走上了一条生机勃勃的康庄大道!

  写至此处,寂静的东京夜都市已是临晨,偶尔有一阵马达声呼啸而过,更衬托了秋夜的凄清与寂寞。可是当我用文字回顾两年前那段燃烧着激情与梦想的流金岁月,我心中再也感觉不到丝毫这深秋的凉意。现在终于知道,原来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过那么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闲言叙过,我们就用老团员shenyuan(龚芳菲)在2003年3月4日说过的一段话作为本编的结束:

  “……(民乐团)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不同于其他的社团,又是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大学。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慢慢把它培养起来,尽我们的努力。一年不行等两年,两年不行等三年(那时候我们都已经离校了);如果最后还是不成功,那我们也无怨了……”

  这是我们所有乐团人的心声。

  下编华章篇

  我看到小伙子们吹着竹笛,弹着琵琶;姑娘们肩披秀发,围着他们翩翩起舞,在素馨和茉莉花枝下……

  第一章葳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放入书架

  章名“葳蕤”,此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七谏•;初放》放入书架,曰:“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后人便常用“葳蕤”来表现阳春三月里草木繁盛、树气蒸腾的景象,著名的《唐诗三百首》放入书架开篇第二首便有“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之句。

  为何选用这个词儿作为本章的标题呢?这是因为历经百转千折之后,在2003年那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天里,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终于正式成立,并且愈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反复斟酌之后才发觉,唯有“葳蕤”一词才最能形容科大民乐团此后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科大学生艺术团也刚刚成立,按学校的统一规划部署,民乐团挂靠于艺术团旗下。但相对于艺术团其他的下属文艺团体而言,民乐团有其特殊之处:她是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其成立时间为2002年12月25日。这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民乐团自其梦想初始之时,创立者的目标便不仅仅将民乐团局限为一个单纯的专业演出团体,而是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所有科大民族音乐爱好者相聚相知相识的乐土和家园。这便决定了在科大所有的艺术团体之中,民乐团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

  这一建团理念,一直贯穿着民乐团的整个发起、创立、壮大和传承的过程当中。。

  在成立之初,笔者有幸被学校团委任命为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首任团长,副团长为余诗华。但乐团创立者之一刘桂琳同志,在民族器乐特别是乐队编配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并且为民乐团的创立工作奔走呼号任劳任怨,虽然由于团委老师开始对他不太了解而暂时未作任命,但时间是一个忠实的裁判,民乐团上上下下也不可能容忍刘桂琳的低调存在(他曾三番五次地推诿拒绝以全隐逸之名),最终还是将他推上了民乐团副团长的位置。可见,历史前进的潮流不可阻挡,自然选择的规律威力无穷,并且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到这里,想到科大民乐团的三位首任团长均已卸任,并且都已经远离科大校园,似乎可以对三人评头品足,无有被拍砖之虞。

  团长管平潮,虽然笛子吹得还差强人意,又听说新近研修葫芦丝似有小成,而且会一点二胡偶尔还在排练缺人时滥弦充数,可纵观科大民乐团的整个发展史,乐团并未倚重他的乐器演奏技艺。管平潮为人通达情理,思路灵活,且交游甚广,与学校方方面面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其口才便给,善鼓动、擅交际,这一长处颇为乐团的某些游说工作带来些益处。另外,此人文笔亦有可观之处,在撰拟民乐团文件档案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管平潮同时亦为科**bs的站长,在越来越多的科大人将bbs当成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和交流平台的情势下,团长兼站长的这个双重身份为民乐团的宣传工作带来不少便利。

  副团长之一余诗华,前复旦大学民族乐团成员,同济大学金音笛社社员,可谓科班出身,有着光辉的前科。此人精通乐理,善于组织,具备较强的人格魅力,是一位相当出色的组织者,为民乐团上上下下所信服。在民乐团正式成立归于艺术团旗下的那个三月里,民乐团事实上的两位主要组织者管平潮、刘桂琳均面临gre考试,无法分身。余诗华在江辰等人的协助下,挑起组建民乐团演出团队的重担,并在民乐团招新之后负责场地申请、曲目排练等工作。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刻,余诗华为民乐团的正规化立下汗马功劳。

  副团长之二刘桂琳,其实已经在本文多处提及,相信各位对此人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再作一次总结。刘桂琳,吉林通化人氏,虽有东北之籍而无东北之粗豪。其人瘦削,面皮白净微黄,有短髭,典型书生模样。刘桂琳虽无相书上通常所推崇的地阔天圆之貌,但确实是腹有诗书、蕴藉多才。其人于笛艺一道已有大成,又多方研求民乐文化,特别于民乐编排理论颇有精研,犹擅将恢宏大曲按乐团现状改编成修短合度的曲谱,对民乐团的排练颇多助益。刘桂琳在民乐团版面亦多民乐研修著作和乐理评述,最为可贵的是,刘桂琳古道热肠,颇有仁侠之风,常于版面认真回答初出茅庐者的提问,提携后进之德善莫大焉!

  当然,就如刚才所说,民乐团自始至终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氛围,所谓团长团员仅是分工差异,两者之间绝无尊卑品秩之别。所有民乐团成员都是民乐团的主人,为了共同的爱好而努力。在民乐团发展的道路上,其实每一位民乐团成员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本文乃民乐团简史,实无篇幅浓墨重彩面面俱到,民乐团之群英谱当由他人另作撰写。

  当科大民乐团在2003年3月正式竖起大旗之后,科大热爱民乐的青年俊杰们便先后聚集到这面大旗之下。民乐团终于开始枝繁叶茂,拥有了较为强大的演出阵容。除三位团长之外,民乐团旗下的成员还有:

  (略)

  以上排名顺序按我手头保有的民乐团通信录进行实录,排名不分先后。毕竟我所能找到的史料已经有些久远,如有缺漏贻误,请不吝来信告知(),我将立即补上。

  第二章盛况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放入书架

  自2002年9月的筹建,一直到2003年3月的创建,在多方的努力和支持之下,中国科大民族乐团终于逐步走上了正轨,渐入佳境。

  此后,民乐团上下齐心,各显所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个时期事件同样层出不穷,可谓盛况空前,本书仍按编月体例进行叙述。

  2003年3月10日晚6:30,学生民族乐团在校团委会议室,由团委的方园(yuan)老师和余诗华主持,对报名参加民乐团的新团员进行了考核,民乐团大部分团员就在这次考核之后正式加入民乐团。方老师也是对民乐团发展帮助非常大的一位老师,她负责艺术团这一块工作,并对我们民族乐团关爱有加。民乐团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方老师功不可没。方园虽称老师,但仍当妙龄,面貌娇美可爱。如果只从面相上谁也不相信她是那种工作起来比较拼命的老师。我曾目睹她为了组织晚会而东奔西走、废寝忘食,心下好生敬佩。

  3月19日,余诗华代表民乐团在西区活动中心申请到排练用场地:

  多功能厅:周四晚18:30-21:30,周日下午14:00-18:00;

  琴房:周二、三、五晚18:30-21:30。

  3月20日晚,民乐团正式建团后的首次会议于多功能厅召开,民乐团诸君济济一堂,颇具气象。会议商定排练曲目暂定为《紫竹调》放入书架和《瑶族舞曲》放入书架。

  3月23日下午,民乐团首次排练于多功能厅。事后,刘桂琳撰文[12]总结排练得失。此后民乐团每周排练两次,周四、周日各一次。4月24日起,考虑到团员学业负担问题,排练频率减少到每周一次。。

  4月初,中国**疫情正式曝光,较大规模的集会被明令禁止。在**的恐慌下,民乐团仍坚持排练。

  4月4日,管平潮建议颁给艺术团正式成员适当人文选修学分,李蓓(libei)老师代表教务处给予了回复:“是否将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计入计划学分,需要学校有关方面慎重研究。”许是兹事体大,研究周期较长,渐渐也就没了下文。不过民乐团的兄弟姐妹们只是因为对民族器乐的爱好才走到一起,有无学分倒并不是十分值得关注。

  4月8日,方园老师与余诗华、刘桂琳、彭鹏,负责为民乐团置办了筝、中阮、扬琴、中胡。随着这批乐器的到位,民乐团“感觉底气都足了不少”(余诗华语)。此后,《紫竹调》放入书架顺利排完,成为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压箱底的保留曲目。

  4月25日—4月28日,鉴于《紫竹调》放入书架已经演练娴熟,乐团着手排练下一曲目。但对于新排练曲目的难易选择,乐团内部产生分歧,这几日里大伙儿在民乐板各抒己见,开诚布公地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克服困难,排练《瑶族舞曲》放入书架。

  5月2日,管平潮代表民乐团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章程』草案”[13],这是一份研究科大民乐团的重要资料。

  5月12日晚,民乐团在东区现代艺术中心前,参演了学校举办的“星光音乐会”。该音乐会的主旨为:“阻击**,关爱生命”,民乐团演出曲目如下:

  陈皥: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彭鹏:二胡独奏『山村变了样』

  肖可畏:笛子独奏『梅花三弄』

  管平潮:大葫芦丝独奏『竹楼情歌』

  刘桂琳、江辰、俞诗华、高洋、马骏、彭鹏、王兢、肖可畏、闵百里和管平潮不畏辛劳,参与了晚会现场设备的长途徒手搬运。这次星光音乐会是民乐团正式组团之后的第一次小试牛刀,也是科大学生艺术团的首次登台亮相。

  源于某次艺术团会议上管平潮同志关于选择中秋节举办民乐会的提议,6月14日上午,民乐团主要成员在西活多功能厅召开中秋民乐晚会筹备会议,确定中秋晚会主题为“明月千里寄相思”,并预拟了晚会的演出曲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由于同源于醇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华夏民乐与中秋佳节的结合浑然天成,可以考虑将中秋民乐会作为民乐团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在这次会议上,弹古筝的何爽列席会议,并很快加入民乐团。

  5月17日,二胡手刘文钰)加入民乐团,拉弦声部更加丰满。

  6月30日,民乐团召开全体团员大会,确定暑假期间的排练日程,为中秋民乐晚会未雨绸缪。因古筝手陈皞即将飞跃重洋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乐团成员与她在芳华园水榭、草坪边合影留念,纪念大家在一起渡过的美好时光。

  7月2日,经与西区活动中心管理人员协调磋商,民乐团获得309室的使用权,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民乐团的专属排练基地。

  7月9日晚,在309室举行了陈皞的告别演奏,出席者陈皞(古筝)、金曦(琵琶)、二胡(张顺)、江辰(箫),由刘桂琳编配指挥,合奏了民乐经典曲目《春江花月夜》放入书架。其时夜色深沉,窗外有雨霖霖,更添了离愁。最后的离别时刻终于到来,在21:30最后一遍合奏之时,我轻轻按下录音键——感谢它,让一刹那变成永恒。

  8月28日,借新学年开学之机,乐团组织了现场招新,乐团的主力古筝手姚远和二胡手罗瑞、蒋菲菲在这时加盟民乐团。据传姚远小姐的古筝弹奏功力炉火纯青已达十级,并曾在天津市的青少年器乐比赛中拔得头筹。这次招新为民乐团输入了新鲜血液,填补了因部分主力成员毕业留下的空白。

  9月10日,刘桂琳同志在bbs的“布告栏”板发布有关中秋民乐会的海报:“明月千里寄相思——中秋夜民族音乐专场约您共度”。并与江辰等人在东区西区各个关口要隘张贴晚会宣传海报。

  9月11日晚19:30,“明月千里寄相思——中秋夜民族音乐专场”在西区芳华园的水泊边准时拉开帷幕。整台晚会气氛热烈,衔接自然,乐团成员尽皆戮力同心,曲目演绎比较到位。间杂在节目之间设计巧妙的现场问答,不仅让乐队演出曲目之间的转换更加流畅,更有力的拉动了现场气氛。由于赞助商tcl的慷慨,观众问答的头等奖是一枚钻戒。不管成色如何,这些相对丰厚的奖品有效的拉动了现场的气氛。晚会的组织者们有机整合了各种手段,克服了户外演出存在的先天困难,保证了这次中秋音乐专场的艺术效果和现场人气。总体上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晚会,在中秋之夜的芳华湖边成功营造了一种温馨古雅的传统文化境界。

  作为科大民乐团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团亮相,这次中秋民乐专场的成功举办,为科大民乐文化的发扬光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其历史意义在于,这是民乐团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承担演出任务,在科大校园里打响了民乐团的旗号,扩大了民乐团的影响。民乐团参加了整台晚会的创意、策划、组织过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的细节,都为以后举办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这次中秋民乐专场的成功举办,也大大鼓舞了全体团员的信心,这次晚会的成功也使得中秋民乐专场这种形式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才有了后来大获成功的2004年度“月圆风清”中秋民族音乐会。中秋民乐晚会,成为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的年度保留节目。

  值得高兴的是,向来以风格苛刻著称的bbs评论,对于那一次中秋晚会,也是尽多赞美之辞。。

  当然,这次晚会的成功,也离不开团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方园老师和艺术团办公室主任梁平等人的热心帮助,他们也为晚会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辛劳。有关这次晚会的情况可以参看参考文献[14]。

  9月14日晚,民乐团在江南春大酒店举行了乐团成立以来的首次晚餐会,同时,也是中秋民乐晚会的庆功会。那一晚,觥筹交错,飞觞醉月,其乐融融。

  9月17日,任涤新(ashne)和彭冲(passby)加盟民乐团。任涤新成为打击声部的首席鼓手,而彭冲则吹得一手好箫。

  刚刚取得中秋晚会成功的民乐团同仁,又于9月19日在合肥稻香楼酒店成功的为东亚研究型大学校长晚宴献上一台精巧的民乐专场,取得较为良好的现场效果。这次演出节目如下:

  二胡齐奏《良宵》放入书架:彭鹏、张顺、潘洋、顾宁、夏婧、卢佳(扬琴);

  《春江花月夜》放入书架:金曦(琵琶)、姚远(古筝)、张顺(二胡)、江辰(洞

  箫)、刘桂琳(木鱼);

  《十面埋伏》放入书架:金曦(琵琶);

  《彝族舞曲》放入书架:何爽(古筝)。

  科大外办为这次演出编制印发了中英文对照的节目单,演出人员也配发了统一的服装。本次演出的英文报幕由何爽女士担任。相信这次演出任务的顺利完成,让民乐团在学校领导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28日,民乐团在学校的迎新晚会上表演了合奏《紫竹调》放入书架。通过前一段段时间的磨合,民乐团将这曲《紫竹调》放入书架演绎得更加纯熟,舞台效果相当好,据统计在整曲的演奏过程中总共响起4次热烈的掌声。这在民乐演奏节目往往难以出彩的科大算是个异数。

  纵观整个九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民乐团参加了三次各具特色的演出,从中秋民乐专场,到东亚研究型大学校长晚宴,再到学校迎新晚会,密度较大,雅俗兼备,成功地扩大了民乐团在校内校际甚至国际的影响。2003年九月,属于科大民乐团。

  秉承劳逸结合的原则,在团委吕冰涛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决定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排练活动——合肥植物园户外排练,在呼吸草木清新空气的同时,寓练于乐,一举两得。我们的口号是:“打造快乐民乐,增进乐团凝聚力。”吕冰涛老师在民乐团后期的成长中同样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年轻人,在交往中我们成了好朋

  友。

  9月30日,活动申请和经费预算得到批准,预计在10月7号那天赴植物园举行活动,活动的名称都取好了,叫作“秋水长天——2003民乐团户外排练采风”。只是此后事情的发展变得有些戏剧性,自2002年9月以来我们民乐团向来都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这次却栽在了老天爷的手上,正所谓天威难测,诚哉斯言。

  10月7号,雨;于是便推迟到10月12日,又雨。此时管平潮的活动通告已发到手软,而刘桂琳气急败坏的认为这一定是自科大运动会定律之后又出了个“民乐团户外排练之必下雨定律”!但历尽艰险的民乐团岂能被这样的困难吓倒?!这周不行,那就下周;下周不行,那就下下周;下下周不行,那就下下下周;下下下周不行,那就……;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总有一次让我们逮着天气好的那天!

  不过令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是,这个潜在中的无穷数列很快便收敛了——10月18日,民乐团的秋水长天植物园户外排练采风终于胜利成行!当大伙儿最终置身于“地旷而幽,水渺而远,草木清华,天然去饰”(管平潮语)的合肥植物园,都难以置信的不时看看天空,不敢相信老天爷居然不洒下几点水来!

  在那天的植物园里,大伙儿在认真排练之余,抽出了一点时间进行了烧烤、划船、打牌、闲逛、闲聊等诸多有意义的活动。这次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照片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以下网址:

  (略)

  10月30日,随着shenyuan因冗务缠身而辞去民乐团板的版主,马骏(trebu)走“马”上任,忠厚沉稳的第二代民乐团领导核心马骏,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11月22日,民乐团首位已婚男士诞生!他就是民乐团著名的二胡演奏员潘洋(methyl),这一天是他的大喜之日,迎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娇妻(本人亲见,决无虚言),首开民乐团成员娶妻(或嫁夫)的先河——不知他们能否再接再厉为民乐团诞下第一位后代,大家都拭目以待。刘桂琳同志代表本团向潘洋夫妇献上一首“花好月圆”以表恭喜之情。

  12月5日晚,在排练结束的归途中,肖可畏无意按下mp3的录音键,录下一段民乐团团员原汁原味的轻松对话。团长管平潮晚上回去后在进入梦乡之前仔细听了这段无意为之的录音,百感交集,写下“青春的印记:民乐团《瑶族舞曲》放入书架排练及归途对话实录”一文。文中说道:

  “……昨晚融洽的排练气氛最令人难忘。尤其在搬乐器回东区的归途中,肖可畏无意间按下了mp3录音键,更是实况记录了民乐团的年轻人们充满活力的生活。……也许当流年把我们抛却,所有的人和事都随光阴消散,我们还能从这些数据文件中,嗅出当年如歌岁月里鲜活的味道……聆听青春的印记,让我们为一同走过的岁月而感动!”

  这是他在2003年那个夜晚真实的心曲,相信也是民乐团所有团员的共同心声。

  12月7日晚,民乐团以特邀嘉宾的身份为科大纪念“一二•;九”的文艺晚会献上一曲管弦合奏《瑶族舞曲》放入书架。以下部分摘录于科大主页上对这次晚会的报导:“12月7日晚,以青春飞扬为主题的科大2003年纪念一二•;九文艺汇演在东区大礼堂举办,来自全校9个学院的15个文艺节目参加了这次文艺汇演。晚会规模宏大,**迭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赛结束后,校学生民族乐团的一曲合奏——《瑶族舞曲》放入书架,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诚如这则报导所言,民乐团的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因为相对《紫竹调》放入书架而言,《瑶族舞曲》放入书架这则曲目难度较高,对乐手演奏的轻重缓急、乐队整体表现力的调控都有较高的要求,民乐团能取得当时的舞台效果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演出也许便是刘桂琳同学在毕业前,最后一次站在科大舞台上指挥全团演奏的机会了,因此他的指挥特别投入,动作刚柔相济,落点精确,整个节目的表现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一向精益求精的他还为了这次晚会,特地去安徽省歌舞剧院借得一套专业指挥穿的黑色燕尾服,务必追求完美——可以说,刘桂琳为自己成功地谱写一首华美绚烂的谢幕曲。

  那晚另一个记忆犹新的事件便是金曦同学在上台演出之前大家的排练空隙,拿出刚从家里带来的特产南京板鸭给饥肠辘辘的人们分而食之,不仅补充了大家的能量,还大大鼓舞了演出队伍的士气——那只板鸭的美妙味道至今仍在我的舌边萦绕不绝!

  在2003年这一学年余下的一个月里,民乐团基本再无什么大的动作,因为团员们也要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了。当然,在这期间,民乐团的成员们还是观摩了一些高水平的器乐演奏会,比如,12月19日的皖能之光上海民族乐团经典音乐会彩排及正式演出的现场观摩,12月24日奥地利莫扎特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的欣赏,以及观看12月30日晚的安徽省歌舞团2004年新年民族音乐会。

  纵观整个2003年,这一年绝对是科大民乐团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民乐团取得合法正式的身份,吸引了众多民乐高手的加盟,全团刻苦排练,独立奉献了两台反响不错的民乐专场,参与了两次校级演出活动并成为活动中的亮点,这些都为科大民乐团赢得较高的声誉。同时,民乐团间或举行聚餐、户外采风、观摩高水平音乐会等辅助活动,有效调节了乐团的运作节奏,契合张弛之道,从细微处加强了乐团的凝聚力,成功营造了乐团内部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较好的实现了创立民乐团的初衷,也为民乐团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3年末,一支成熟的、健康的民乐演出团队在中国科大校园里逐渐成型。

  第三章传承

  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繁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

  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凋零,

  就应把记忆交给新嫩的后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放入书架

  凡天地之物不绝于后,故必有所传

  物为常存,开花继之;人为常在,子孙继之

  火为常燃,薪以继之,此不绝之德也

  继往开来,生生不绝。

  ——《九莲圣经卷二》放入书架

  花开花落,转眼又过一年。挥别了流光溢彩的2003,民乐团走入了她的第二个春天。在这一年,民乐团的领导团队完成了她的薪火传承。

  在介绍民乐团负责人的传承之前,先来叙说一下这个时期民乐团的大致发展状况。在2004年的上半年里,民乐团大规模的演出活动不是很多,不似上一年那样轰轰烈烈,民乐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期。

  在这个时期有几个事件值得关注。其一便是民乐团聘请了专业民乐老师指导排练。通过对安徽民乐界名宿陈惠龙先生的咨询,在校团委的支持下,民乐团聘请了安徽省歌舞剧院的徐宏老师指导我们的排练。徐宏先生是省歌舞剧院唯一科班出身的专业指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指挥系,并获得学士学位。徐宏先生熟谙民乐团排练时问题的关窍所在,提出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不少理论知识都是前所未闻。徐老师的指导对民乐团整体演奏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民乐团也在徐宏老师的建议下开始排练中型合奏曲目:《灯节》放入书架。随着专业指导老师的聘请,民乐团的正规化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2004年4月,民族乐团参与了中国科大2003-2004学年度优秀学生社团评比的角逐,并在4月18日下午举行的答辩中胜出[15],为乐团赢得了荣誉。记得在那是个天色灰白的下午,笔者单刀赴会,以“实践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为主题,结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为了兼容会场软件系统特地准备了两个版本),介绍了民乐团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因为民乐团在过去的一年里确实硕果累累,经最终评审,顺利的在全校15个参选的

  社团中脱颖而出,荣膺优秀学生社团的光荣称号。

  能够在众多大团参与的激烈竞争中获得这样的荣誉,说明民乐团在各方的支持下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作为艺术团旗下的文艺团体,民乐团获得优秀社团的称号也是在为艺术团全团增光添彩。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事情值得留意,那就是艺术团团员证的颁发。此后每个民乐团成员都可以使用团员证观看团委、艺术团牵头组织的各类艺术晚会。这是一条很实惠的福利措施。这一举措让乐团成员直接受益的晚会就有:“歌德堡狂想——瑞典小提琴大师简•;斯帝默演奏会”,“上海芭蕾舞团《芭蕾精品荟萃》放入书架专场演出”,“瞿颖科大校园歌友会”(注:瞿颖为那个年代一位当红的女明星),等等。

  花开花落几匆匆,草木亦解荣枯事。自然界的新老更替规律同样适用于科大民族乐团。2004年上半年民乐团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民乐团负责人的新老交替。首任副团长余诗华已于2003年下半年远赴科学岛,但并未引起多大震动,因为乐团领导班子还有管平潮和刘桂琳两位同志继续主持工作,余诗华也时常回来看看。但到了2004年的上半年,情况起了变化,管平潮和刘桂琳这两位负责人都因毕业而要飞越重洋,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乐团上上下下不得不面对负责人交接班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

  2004年5月14日晚,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召集所有成员召开全体大会。所有可能出席会议的乐团成员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西区学生活动中心309室,共商民乐团新一届领导人的遴选问题,史称“五•;一四会议”。

  记得那晚月明星稀、乌鹊北飞,正是集会、选举的好时机。

  作为乐团的领头羊,乐团负责人的合适与否对于民乐团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出于爱团之心大家都没有保持沉默,大伙儿各抒己见,不仅对候选人人选问题、也对民乐团的发展大计踊跃建言,整个屋子里热气腾腾,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些建言中,不少看法令人耳目一新、饱含思想,应是大伙儿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会议的主持者,我在欣喜之余也在琢磨一件事儿:听说音乐能大大启发人的智慧,这一说法还真有些道理。

  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五•;一四会议”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就是那些被推举出来的同志都太谦虚了,都要等到我求爷爷告***游说数番才肯答应,把我折腾得够呛(江辰习惯语)——大概全国大专院校辩论赛主力选手的运动量也莫过于此。看来在常常优雅恬静的中国民乐的熏陶下,民乐团兄弟姐妹们的气质大都比较含蓄谦逊;只是连累我口干舌燥、虚火上升——江浙一带方言中素有“嚼舌头”一词,可能就是对我那晚状态最精确的定义。不过,我那久未长进的口才,在那晚如此巨量的反复练习下,升级了……

  幸好,令俺嘴皮子大松一口气的是,我的口才不需要再用这种方式升级了:“五•;一四”会议最终总算有了结果,避免了二次、三次、……、n次后续会议的“胜利”召开。虽然关于团长的人选有些难产,毕竟团长一职对于民乐团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要,大家需要反复考较。不过这个问题最后顺利得到解决。经过大伙儿慎重斟酌、仔细考量之后,向来行事稳重、思路明晰、待人诚恳的马骏同志被一致推选为科大民乐团的新一任团长!而一向为民乐团事业呕心沥血、在乐团内部享有较高人望的江辰同志,也毫无悬念的被推举为副团长。

  那晚,发生一件颇让我感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平时那位娇羞可爱、每当有人要拍照(连我这个团长都不例外-_-),便要抱着琵琶半遮面的金曦同学,这次却在现场热烈气氛的激励下,直面我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侃侃而谈,对民乐团的未来走向发表了新颖独到的重要讲话。她那些富有朝气的观点得到大部分乐团成员的共鸣,虽然金曦同学本人再三推托,坚辞不就。但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的弱小女子,又怎能压得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正义呼声、阻挡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轮胎呢?最终,金曦同学仍然让大伙儿推上民乐团副团长的位置,“巾帼”还是让了“须眉”。金曦同学也成为民乐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负责人。

  继金曦之后,向来对乐团事务充满责任感的主力二胡手张顺,因其力主对民乐团的某些方面进行改革,观点犀利但不乏创见,充满进取精神,这样有冲劲儿的改革派理所当然也得到年轻人们的支持:张顺同志成为民乐团的常务负责人。希望科大民乐团以后的发展也能像张顺的名字那样顺顺利利。

  在“五•;一四会议”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民乐团首任团长管平潮同志,颁布了他的最后一道“团长令”,发布《科大学生民族乐团下一届负责人任命书》放入书架[16],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新一代领导集体的诞生!

  民乐团通过民主的方式成功完成了领导团队的交接班,从此走入了一个新纪元。

  先哲说过,“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民乐团管平潮与刘桂琳这两位老团长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并没有甩手走人,秉承着民乐团团结友爱的传统,这两位老伙计在他们最后离校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协助了乐团新负责人处理一些团务,让民乐团领导班子的新旧交替有一个平滑自然的过渡。

  由马骏、江辰、金曦、张顺这四位同志组成的新的领导集体,并没有让关注科大民乐团发展的人失望,在2004年9月25日那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科大民乐团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于科大东区水上厅成功举办了“月圆风清——中秋民族音乐会”,在科大师生中间取得良好的反响,出色的延续了民乐团举办中秋音乐会的光荣传统。这次晚会的成功充分展示了科大民乐团新任负责人的能力和魄力,也证明了“五•;一四会议”上大伙儿的选择没有错。

  写至此处,恰巧看到瀚海星云的民乐团版面又有新人申请加入民乐团,这是一位网名叫作“冰臻子”的扬琴八级乐手。又看到有新生的力量加入,我这位老民乐团人不禁感到十分快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这么多民乐热爱者的鼎力支持,相信科大民乐团的明天会更好!

  后记

  写完“传承”一章,我们的这部《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团史》放入书架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仔细想想,“结束”的说法并不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民乐团团史的撰写暂时告一段落了。“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今天科大民乐团人的一举一动,就是在创造着历史。民乐团的历史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绵延不绝。民乐团的修史工作永远不会终结。

  作为民乐团本部团史的编修者,我希望今后的科大民乐团人们,能够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为乐团团史书写出更加华美壮阔的新篇章!

  瞬水年华,悄然而逝。回首往昔,距离民乐团梦想的,时光已整整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作为乐团整部历史的见证者,我目睹过多少幕聚聚散散,经历了多少道曲曲折折,又品味过多少回苦辣酸甜。民乐团的创业者们,曾在明日黄花中雕琢出灿烂,也曾在无尽的企盼中体味过迷惘和彷徨。

  最后,借用西人的一首小诗,来献给民乐团那个闪耀着光荣与梦想的年代:

  “当你是徘徊于雾蔼中的一个愿望

  我也一样徘徊其间

  我们互相寻访

  我们的渴望中生长出梦想

  那梦想绵绵不断

  那梦想横无际涯

  ……”

  全篇完。

  管平潮

  2004年11月1日晚

  于東京都練駌区平和台

  【参考文献】

  1、(略)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ailiang9.cc。海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ailiang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