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贯虹_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海里小说网 >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 第一百六十章 贯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六十章 贯虹

  章台宫,扶苏坐在高高的帝座之上,微微喘着粗气。

  并非生气,而只是单纯累的。

  秦国,乃至于后世汉朝的首都,是由属于皇帝的宫殿群组成的城市。

  比如此时的咸阳,是孝公时令商鞅在渭北咸阳塬建渭城,修宫室作为都城。

  惠文王时,取岐、雍巨材,新作宫室,使咸阳城的规模‘南临渭,北逾泾’。

  昭襄王时,市肆跨过渭河,扩张到了南岸,还在渭河上架设了横桥,章台宫等离宫别馆也陆续建成。

  到了始皇帝登基之后,他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了一卷竹简,上面记载着楚国曾经修建过一座离宫,章华台。

  据竹简中描写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壮丽无比,号称天下第一台。

  事情坏就坏在这句天下第一上了。

  于是那个胖子本着‘额滴额滴全是额滴’,以及什么都要大的原则,开始重修章台宫。

  现如今的章台宫台高十二丈,基广20丈,比传说中的章华台大了不止一圈!

  章华台号称三休台,是因为体力不好的大臣在登上章华台之时需要中途休息三次。

  扶苏觉得,当年荆轲刺秦王时,要是安排荆轲等人在这里献图,肯定不会有秦王绕柱这种事!

  传说中,荆轲的副手秦武阳之所以掉链子,固然有被秦军阵仗吓破了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咸阳宫太他喵的高了,以至于还没爬完台阶就体力不支,瘫软在地。

  而荆轲之所以追不上那个胖子,不仅仅是因为那是个灵活的胖子,其实也是因为爬楼梯太累了!

  在扶苏坐在帝座上喘息的时候,台下的张汤等人则撅着屁股趴在地面上分拣着一大堆黍米。

  这是从上党郡羊头山取回的黍米,除了吃这一属性之外。

  这些黍米还是确定度量衡的工具!

  挑除其中个头大的和个头小的,剩下的大小均匀的黍米,首尾相连排列,一百粒正好是一尺长,既厘米。

  这一数据,即便是后世测量,也同样相差不大!

  扶苏要做的,就是重新校准度量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上马大工程,光靠工师的经验可不行。

  不过扶苏暂时并不打算重新修订度量衡,比如将一尺细分为232份,确定毫米,进而确定出厘米和米。

  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水这一基本恒定的物质,确定出千克等重量单位。

  其主要难点,在于治吏!

  扶苏记得,他参观后世博物馆的时候,曾经见到过相同年代出图的度量衡工具,但它们之间的单位并不恒定。

  归其原因,就是国家基层的吏员亦或是中央朝廷在捣鬼!

  通过制作远比实际标定更大的量具,就可以在收粮食赋税之时,多搜刮些民脂民膏。

  至于多收的,扶苏觉得应该是到不了皇帝手里。

  不过这些小手段到了明清之后就基本没有了,这倒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哀民生之多艰。

  而是发明了更加高效的盘剥手段。

  淋尖踢斛!

  火耗归私!

  扶苏觉得新度量衡不急着向全国推广,可以再等等。

  毕竟道家常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大泽乡起义为什么能席卷山东六国,就是因为秦国在统一之后,除了当地的郡县长官之外,其他的官僚依然沿用了六国遗留的旧吏。

  扶苏在翻看了存档的上计文献之后,发现后世里常说的统一度量衡,也只停留在了官方的诏书上。

  山东六国的大多数地方,依然沿用着六国固有的度量衡!

  也因此而引发的赋税问题,让本就不平静的山东六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比如后世里文献中常说的,‘田租口赋盐铁之税二十倍与古’,‘泰半之赋’……

  这一切在山东六国故地都是真实存在的!

  归其原因,还是度量衡的混乱造成的。

  比如扶苏看到的上计档案中,咸阳以北的云阳县有一农户,交的租税为九十七石六斗粟米。

  因为中下田都有,所以平均下来每亩田向朝廷交了一石半的粟米。

  而当年魏国的李悝有过调查,五口之家种百亩田,每亩的产量正巧是一石半!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样计算的话,云阳县的农户去年什么也没有剩下!

  所以,暴秦啊!

  但魏国的度量衡,源自于周王室,一亩田长度为一百步。

  秦国的商鞅变法后,每户百亩授田,每亩田长约两百四十步!

  加上这些年铁器和农耕技巧的进步,秦人拥有的田亩面积是魏人的一倍,虽然收的赋税还是很重,但却可以勉强度日。

  如果按照同样的方式去收魏人的税呢?

  这就是朝廷在把他往绝路上逼!

  关中地区因为是秦国旧有之地,所以有充足的吏员去监督收税。

  衡器每年校准,收税现场还有‘监者’,防止收租时的舞弊现象,之后还有‘刻所’的吏员负责验收,在质、量上进行考核。

  最后才是颗粒归仓。

  听起来很美好是吧?

  但即便是到了后世,粮站收粮的具体情况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所以韩非才会疯狂强调‘故明君治吏不治民’。

  作为昔日韩国的宗室旁支,韩非大概见惯了人情冷暖、勾心斗角,尤其是和他亲身接触过得那些小吏。

  扶苏看着下方忙碌中的张苍,突然觉得他似乎比自己上次见到时,粗了一圈。

  嗯,他身上的官服貌似要重新定制了……

  扶苏微笑摇头,招手将公输轨叫了过来。

  “朕要的一百把贯虹刀可打造好了?”

  公输轨站在丹陛之下拱手说道:“回禀陛下,截止前日,一百把贯虹刀已经全部制作完成。臣这次来,特意携带了一把请陛下检验!”

  扶苏点点头,一名内侍急趋而出,旋即捧着一把长刀走了进来。

  这是一把在现有的环首刀基础上改进而成,刀身狭直,刀柄长约一尺,方便双手持握。

  其实扶苏本来想将它命名为绣春刀的,但考虑到老朱家有专利,所以就命名为贯虹刀,取长虹贯日之意!

  至于交给谁用,自然无需多言。

  ps:有关黍米和度量衡的内容,来源于《山西羊头山黍样实测度量衡标准考》,作者赵晓军。

  pps:感谢‘我心漫漫’、‘书友2016……9437’的月票!(?ω?)chaptererro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ailiang9.com。海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ailiang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